煙花三月的淚水

書裡的那條紅線,從第一頁起連綿不斷地伸展到故事的最後一章。悠悠長長的一條殷紅色細線,彷彿是袁竹林心裡的一棵荊棘,幾十年纏繞在心頭,理不清揮不去,每一條都那般刺目,每一條都充滿仇恨,緊緊地提醒著她,前半生遭遇的苦難。

袁竹林是誰?

日軍侵華期間(1931-1945),千萬的中國人受盡蹂躪、殘害、屠殺,超過廿萬中國婦女被騙被迫充當「慰安婦」。但苟活至今的,肯站出來控訴的,只有七人──袁竹林是第八個。

「煙花三月」是李碧華的第一本報告文學作品,78歲的袁竹林是她筆下的主人公,她十多歲時被鄰居所騙而到湖北當上慰安婦。幾年來輾轉跟了數個男人,可是心中最愛的,卻是年輕時,曾經當過國民黨警察的廖奎。

故事(一個人一生悲慘的經歷,我們到頭來卻把他當成故事般閱讀,真是諷刺!)是從李碧華陪袁竹林尋找她愛人──廖奎開始說起。

袁竹林和廖奎的愛情,和尋常人一樣,有刻骨銘心的往事也有恩愛夫妻的甜言蜜語。不尋常的是,他們活在大時代裡,經歷了戰爭和革命,這些波折,讓許多姻緣就此斷送,而袁竹林和廖奎這對夫妻,更因為生活貧困,命運弄人,他們被迫分離。

三十八年後,李碧華助二人重逢,可是廖奎身邊已有一個照顧他十多年的姜春蘭。兩人縱然相逢,還是要分開。

關於慰安婦,已經有不少的歷史記載或文學描述。但是,李碧華以一名採訪者的身份,以平等的心態,以她對袁的關懷和慈悲心,陪同袁竹林尋找她一生中最愛的男人,在這過程中,她倆歷經磨難,通過各種人事關係,千辛萬苦才找到廖奎住在武漢的地址。

李碧華的小說,如「胭脂扣」「霸王別姬」等,都以綺麗的文筆和奇巧的構思見稱,但在「煙花三月」中,她一反文風,以平實的語言,樸素的敘述並記錄一個慰安婦從少女到老嫗的悲慘經歷。袁竹林的一生,其實也是日軍侵中國期間,中國慰安婦的縮影。

有些東西我們雖然看不見,卻如附骨之蛀,影響我們一輩子。李碧華的細膩和敏感,輕輕描述了在袁竹林內心深處,有著根深蒂固,有「不乾淨」的卑微感,她寫道:「在給我們沏杯茶時,她強調“杯子我是洗乾淨了的”,見我們一時沒喝又道“杯子已經洗乾淨了”,後來拿兩個李子出來說“吃水果,李子洗乾淨啦!”」這麼平常的幾句話,不小心聽在作家耳裡,卻有另一番體會,所以李碧華認為,袁竹林很努力地在擺脫那些纏繞靈魂的「髒」。

那條紅線,赤紅地,刺目地,在書裡展開細長的故事。一頁又一頁地劃過我的眼簾,好像是一個女人和另一個男人的愛情,又好像一条灭不掉的血和泪,在歷經磨難後終於相逢了,可惜卻不能相連相隨度過餘生。

令人唏嘘啊!

作者:June Yuan Choon

陈政宏师
陈政宏师
一名平凡的老师,努力做一些不平凡的事。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