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究历史名人传记,可以发现图书管理员是个“诞生名人”的神奇岗位。史学家司马迁、“现代物理学之父”爱因斯坦、现代著名文学家沈从文、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等等,都曾做过图书管理员。
喜爱阅读的人,或多或少都曾梦想当上一位图书管理员或书店店员,天天徜徉在书海中,应是美事一桩。然而,在本地图书管理员的职位并不普遍,往往让人以为其任职条件门槛不高、工作枯闷等。
撇除学生图书管理员不说,全职专业的图书管理员究竟做些什么?是否谁都可以胜任?这就一同走进我国最高学府,马来亚大学图书馆,了解图书管理员的日常工作有哪些。

来到科技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图书馆的存在意义不仅是借书还书,更肩负着推动阅读学习和文化建设的角色。与此同时,图书管理员必须时刻学习新知识,做到与时并进,并不是刻板印象中的“谁都可以胜任”、“只需负责排书和处理借还书籍”。
相比中小学图书馆而言,大学图书馆的书籍与资讯规模更加庞大和专业,图书管理员的工作非常复杂,工作之广之多超乎想像,有者还并不一定每天都会接触书籍。
马来亚大学图书馆馆长卡西雅(Dr Khasiah Zakaria)受访时表示:“一名图书管理员必须符合相关技能、知识和态度等3方面的条件,其中态度最重要,态度良好的馆员会愿意虚心学习新知识,才能面对在不同时期带来的新挑战。”

图书管理员八成是硕士
她表示,这座成立于1959年的马大图书馆,设有3座分馆和9座专门图书馆,拥有将近200职员,其中有52位图书管理员以及逾140位图书馆助理,其中80%图书管理员拥有硕士文凭。
马来亚大学图书馆副馆长许爱萍指出,但凡在政府机构图书馆内工作的图书管理员,都必须拥有图书资讯系的学历背景,至于私立学府则没有这样的规定,由该校管理层决定。
她以在场接受访问的马大东亚图书馆执行专员罗立勤为例,说:“立勤本科念中文系,虽然目前在管理东亚图书馆,做着图书管理员所做的工作,但由于没有图资系的背景,他必须再去修读图资系,考获图资系资格了,才能正式成为图书管理员。”
马大图书馆就有许多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馆员,在馆内工作一段时间后,都会选择在职修读图资系硕士班,然后正式成为图书管理员。
细分为专门馆
罗立勤也补充,大学图书馆有若干专门图书馆(Special Library)如法学馆、医学馆、工学馆等,馆员被分配到哪个部门,全由管理层决定。有的情况是,拥有法学背景的馆员,被调到法学馆工作;但也有的情况是,文科背景的馆员,被调到工程系的图书馆,依据现有的人力资源而定,并不一定会按照专业背景调配。
由于馆员受过图书资讯学的训练,即便要负责管理其他专业的馆藏,只要经过一段摸索期后,一般都能胜任。当然,如果被调配到与自己的专业相关的部门,绝对是个优势。



一起来了解图书管理员的工作
编目工作是“基本功”
“图书管理员未必精通某个专业领域,但是我们通晓每个分类会涉及哪些学科。当你拿一本书递给我们,我们可以辨别出,这本书属于哪个类别的,这未必是所有人都懂的知识。”卡西雅形容道。
试想想,在偌大的图书馆里,为什么读者能避开大海捞针的状况,轻松地找到所要的书籍或资料?这全靠负责编目工作的图书管理员。
许爱萍指出:“编目工作,就好比给你一个access point(访问接入点),让使用者通过索书号,快速轻松找到馆内书籍。”
所谓编目工作,即图书管理员对书籍进行分类,输入索书号,同时记录书名、作者和译者、出版社、出版日期等信息于电脑系统内,再由助理贴上书籍索书号标签、排书上架。
据悉,全球有很多不同的图书分类法,该校目前采用的是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Library of Congress Classification,简称LCC),也是一般大学学术图书馆所采用的分类法。
许爱萍表示:“编目是个很复杂的工作,是每个图书管理员必须掌握的知识。在馆里面就有很多负责编目的同事,不过,来到现在,很多书变成电子版(很多电子书),书来到的时候已完成编目,省去了管理员的编目工作。”

兼顾对使用者的教育职能
除了完善馆内的藏书和信息设备,图书管理员还承担了对使用者的教育职能。每当来到新学年,该校图书馆团队会特别开展课程,由馆员来教导学生如何使用线上藏书目录和电子资源、找到所需书籍期刊等技巧。
卡西雅补充,这为期一学期的课程,是全校新生必修课,为该校政策之一,全马不是每所大学都有提供相关课程。“如果学生不尝试、不懂也不认识,自然不会去使用图书馆的设施。这就是为何我们设置图书馆资源使用课程。”
此外,官方都有提供各别课程给讲师和研究生,让师生们能够善用图书馆资源去学习和完成研究项目。

图书管理员工作各种各样
“很多人都以为图书管理员只是排书而已,但其实馆员的工作各种各样,有时需要编码、教导如何使用馆内资源、解答疑问等,不仅对书也要对人,工作接触范围之广,超乎想像,当中有的馆员还不一定每天都会接触书。”
卡西雅指出,图书馆内好些很少被人看见的部门都在发挥各自作用,让服务设施更加完善。
以该校作为例子,学术服务部,馆员需要收集和分析知名度或影响力较高的马大出版品,提供相关的研究数据报告等,以支持大学和图书馆的研究活动。
客户服务部负责线上对话(Live Chat),使用者可在线上发问,由图书管理员轮班在线上答疑。
还有一个很特别的部门,书籍文献修复部,图书馆助理会为陈旧书籍文献做修复、转换、线缝作册 、上金箔等。当然,这部门或这样的工作在全国已不多见。

工作琐碎但重要,有空缺但没华裔申请
面对庞大工作量,大部分图书管理员都会有几位图书馆助理协助,这职位的学历要求不高,SPM文凭者即可申请。
不同单位部门的图书馆助理工作范围都不同。像是在专门图书馆的助理,会帮忙排书上架,处理名号、条码等;在修复书籍文献部门的助理,则会帮忙转换档案、修复等。助理们会做些辅助性质、重复性质高的日常事务,看似琐碎工作,却是对图书馆的细节起着把关作用。
许爱萍提出一个令人不得其解的现象:“这里几乎没有华人应征图书馆助理一职!”她以中文书占大多数的东亚图书馆为例,现有的两位图书馆助理为巫裔和印裔,所幸他们都能看懂中文。“尽管这个职位设置了必须懂中文的特别要求,但依然没有华人来应征。”
她呼吁:“如果可以的话,希望图书馆助理的团队能涵盖三大族群,遇到过年或假日时就能轮流替换。”
即便在这段复原行管期间,图书馆团队的工作一切如常。对此许爱萍补充,来到数码时代,即便学生人没走进图书馆,但这不意味着他们就没有使用图书馆,无论何处,学生依然可以使用着图书馆的服务,例如登录阅读电子论文、阅览电子书等,包括这段行管期,许多学生都会通过线上图书馆来找寻资料。

图书管理员的工作和感想

卡西雅(马大图书馆馆长):念图书资讯系有出路
卡西雅本身喜欢阅读和说故事,不说不知道,她在图书馆服务已有32年的时间。作为馆长,她所处理的事务包括检查全年图书馆会进行的计划、开支事项、想办法找资源,开会,解决使用者投诉等。
“成为图书管理员的好处是,它不仅让个人获得资讯,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可以知道资讯背后的来源、如何去评估一部书籍等等。”
她指出,图书资讯学虽然是冷门科系,却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根据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 (IFLA)的数据,我国拥有一座国家图书馆,四百多座学术图书馆,一千四百多座公共图书馆,一万多间学校图书馆,还不包括社区图书馆等,可见市场上对图资系人才的需求是有的,鼓励人们考虑成为图书馆的一分子。

许爱萍(马大图书馆副馆长):学新技能与时并进
许爱萍进入马大当图书管理员已有20年的光景。在职采购部门,许爱萍的工作主要负责管理书籍采购、编目部门,监督排书、书架状况等。
“我在30岁才进入马大图书馆工作。那时就想,进入图书馆,与书工作,应是相当温和平静的一件差事。直到参与培训后,才知道图书馆有着很多挑战,它是多方面的。来到这个(副馆长)职位,还得管理整个办公室、组织会议,甚至在采购读物时,还得和人讨价还价。”
她笑说:“也许这讨价还价的技巧并不是一个图书管理员需要学习的,但来到某些时刻它就是需要用到,我认为这是动力,推动我们不断学习,获取新技能。”

罗立勤(马大东亚图书馆执行专员):喜欢在知识堆里工作
罗立勤负责管理东亚图书馆,日常工作包括了编目、索引、采购、客服等。由于处理特别馆藏书目,有时还得跟部门同事讨论有关教导学生如何使用图书馆事宜,其中采购和编目的工作占大部分。
为何想当图书管理员?
罗立勤表示,他自小就很喜欢书,在中小学阶段都曾担任图书管理员,但从未想过有一天,自己真的当上了马大图书管理员,回想起来仍让他为自己获得这个机会感到庆幸。
“我觉得,图书管理员或许没有个别专业领域的知识,但它的知识范围很广泛,可以帮到许多学生或图书馆使用者。”
在他看来,图书馆是个与人类文明和知识很靠近的地方,有着很多机会去吸收新知识、更很快地获取最新研究报告和文献,掌握学科热点或事物的最新发展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