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是如何改变学习

很多人都说高效课堂改变了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方式,那么高效课堂是如何改变学生学习的?

课堂流程的改变,是高效课堂对教学关系归为最大的贡献。可以说,正式课堂流程的改变,将课堂完全“翻转”,改变了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

课堂流程是指课堂中的教学活动流向顺序。课堂流程包括实际教学过程中的环节、步骤和程序。一般而言,程序指做事的先后顺序,而流程具体到每一步的操作。

female customer using social media on smartphone sitting in bookstore
Photo by Ksenia Chernaya on Pexels.com

基于教师主导的课堂流程一般有如下步骤:巩固旧知——导入新知——内容新授——学生练习——复习巩固。这五个步骤,除了“学生练习”以外几乎都由教师完成,学生只需要做一件事情——“认真听讲”

在“认真听讲”这个前提下,教学变成了教师的“说书”,学习变成了学生的“听书”,学生和教师在不同的维度各自“心怀鬼胎又心照不宣”,所以教师讲得累心,学生听得反胃。

高效课堂的课堂流程设计,跳脱出教师思维,转而走向学生学习习惯和思维,着重打破“教师教学流程不符合学生学习程序”的状况,将“教和学两张皮”整合成一个整体。

“教”和“学”合二为一成为一体,就是让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课堂活动的主线,同时将此默认为教师的教学流程;教师的教学设计就是学生学习流程的设计。

adult blur books close up
Photo by Pixabay on Pexels.com

高效课堂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从根本上改变了学习:

1.“五步三查”课堂流程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

高效课堂“五步三查”课堂流程将学生以往的学习流程完全翻转。学生通过导学案明确学习目标,并在导学案学习任务的引导下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从被动学习状态进入自主学习状态,从学习的“客体”变为了“主体”。

学生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对子交流探讨——小组合作研讨的过程,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不用担心仅仅依靠自身力量而无法完成学习,并且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向老师和同伴寻求帮助。

在展示和反馈环节,学生在教师创建的愉快的氛围中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学习思考,和他人进行碰撞和交流。学生始终掌握自己的学习节奏、内容以及方式。

教师通过学情调查会发现学生无法解决的共性问题,被提炼出来的共性问题在展示环节通过班级互动进行解决。学生实在无法解决的问题由教师在展示环节通过讲解的方式解决。

在高效课堂中,教师的角色已经由内容的呈现者变为了学生的学习教练,这使得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与他们交谈并且指导他们。教师不再是代替学生学习的人,而是把学习交还给了学生的人。

people notes meeting team
Photo by Startup Stock Photos on Pexels.com
2.对子交流以及小组合作增加了学习中的互动

高效课堂最大的好处就是全面提升了课堂的互动,具体表现在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

在高效课堂中,学生从孤立、被动的内容接受者成为合作、主动的学习者。这使得学生不再仅仅从老师那里获取知识,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知识。学生的学习资源由书本和教师拓展到每一位同学以及与他人的每一次互动。

对于学习内容,学生首先要有自己的思考,用自己思考的成果与他人进行“交换”(之所以称为“交换”是强调学生必须对学习内容形成自己的一些理解)。学生的学习不是通过“灌输”实现的,而是通过积极思考、交流、反思等“主动吸收”实现的。

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指导者而非内容传送者时,教师就有更多的机会去观察学生的学习,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因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他们思考和学习的方式非常有趣。

一旦教师在课堂上这样做,学生立刻就会感受到。他们认为教师开始尊重他们了,教师在课堂上开始引导他们的学习,而不是发布命令。同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意识到,教师的目标是使他们成为最好的学习者,变得更好,而非用他们完成教学任务。这几乎是前所未有过的改变。大部分学生会立刻对此做出回应,用自己最好的行动来回报教师。

thoughtful teacher and schoolgirl doing homework
Photo by Gustavo Fring on Pexels.com
3.“学习者主体”实现了课改文化的生成

高效课堂与现行课堂最大的不同在于,高效课堂能够使教师和学生变得有创造性,能够生成自己的思想;最好的地方在于,高效课堂能够让学生思考“我想怎样做”“我还能做什么”,这种思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变得思想成熟,这正是我们希望的,也是现行教育所不具备的。

新课程改革强调通过课程设置和实施,达成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学生能力、实现终身学习的目的。课改文化的本质就是学生主体,成人通过课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成长和学习资源。这种文化DNA与高效课堂“学生主体、学情主导、教师助推”不谋而合。这种文化使课堂变成了有意义的活动,也意味着“课程”并非仅仅是完成讲授动作的活动。

陈政宏师
陈政宏师
一名平凡的老师,努力做一些不平凡的事。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